不过这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姜闻,这位也是个牛人,毕竟在牛逼这两个字变成国际电影圈子里的通用语言的过程中,他功不可没。
然后又见到了一些国际上的朋友,比如买了《活埋》翻拍权的罗德里格-科特兹。
据他自己说,电影已经拍完,正在做后期。
还有在柏林、在戛纳、在马德里、在东京、在汉城认识的国际上的电影朋友们。
这一天,看起来电影圈没有国界。
迟余发现,自己竟然短时间内,已经认识这么多人了吗?
不过经常一起喝酒的,也就是老赵,吴兢,徐争等人。
这不,在尚海电影节上,错过了影帝桂冠的迟余,颁奖晚会之后,又被吴兢徐争喊走喝酒。
虽然没有拿到影帝,不过《那山》在电影节上也是有所斩获,一个金爵奖最佳影片奖,一个金爵奖最佳摄影奖,已经算是大放异彩的。
估摸着,这影帝没拿,就是平衡给最佳影片的结果。
酒桌上,郭番再三地告诉迟余:“发布会那天,无论如何不能缺席。”
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缺席的,毕竟是电影的男一号。
而作为男一号的爹的吴兢,勾着迟余的脖子,又占了便宜:“儿咂,你确实不能缺席。”
吴兢的话,让迟余迟疑了。
……
日,晴空万里的京城,格外冷冽。
京城华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,中华航天博物馆。
《流浪地球》的发布会将在这里举办。
同时会发布影片预告,以及概念海报。
而在这一天之前,《流浪地球》已经做了不少宣传,不少人,已经开始对这部科幻电影,有了一定的期待。
11月4日,该片发布科幻特辑。
特辑中,制片人龚戈尔向大家讲述了影片筹拍、特效制作等从无到有的心酸历程。
12月3日,电影发布“行星发动机”版预告及“行星发动机城市版”海报。
日,电影公布“行星发动机全景版”海报。
海报主要展现了发动机全貌和未来世界的生存环境,将原着中的文字转化为视觉呈现。
日,电影发布“创想特辑”。
特辑中,影片原着兼艺术监制,刘辞新以第一人称视角为观众讲述了想象成为影像的感受。
随后又以第一人称视角,走进了影片幕后,恢弘的空间站、精密的太空舱、别有洞天的地下城、铁甲洪流般的运载车悉数呈现。
22日这一天,中华航天博物馆。
发布会上,一众主创人员悉数亮相。
包括导演郭番,制作人龚戈尔,原着作者刘辞新,特别出演吴兢,以及主演迟余、赵矜脉、吴梦达、李光杰、屈婧婧、雷嘉音等人。
概念海报是一本书,一本雕塑镂空的书。
厚厚的书被“雕刻”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案,唯独不见地球踪影。
郭番介绍道:“《流浪地球》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,人类已无法生存,面对绝境,全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,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,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。”
这听起来,就是一个很宏大的叙事。
比坐着飞船——比如诺亚方舟——逃跑那种村镇级别的逃生行为,《流浪地球》在故事背景的设计上,就高出了一大截。
“郭导,我们都知道国内的科幻电影,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。把《流浪地球》搬到大银幕上,不会有风险吗?”
记者问道。
这是大部分人的疑惑。
其实说相对落后,已经是很宽容的说法了。
应该说是比较落后。
同为科幻电影的《三体》,就比《一代宗师》还要“一代失踪”。
而同样作为刘辞新笔下的作品,能不能经过住改编?
郭番想了想,说道:“我觉得《流浪地球》可能是我们现阶段,更容易去实现的一个作品。”
“因为不管从它的理念还是它实现的难度程度上,特别是理念上面,华国人对土地、对地球的眷恋是华国人特殊的,包括我们带着地球离开这件事情,这不是西方思维下的一个想法。”
“所以从文学、从基础的思路上,最符合我们华国科幻的一个点。”
郭番侃侃而谈,他总经私下开玩笑道,一部《流浪地球》,已经把他的口才完全训练出来了。
因为几乎每天都在想着,如何说服技术人员,如何说服投资方,以及如何说服观众,说服媒体。
这个过程中,耗费了大量的口水。
用一句话电影里的台词说,瞧瞧,嘴唇都薄了。
“刘辞新老师,对于您的这部作品改编为电影,与小说会不会完全一样,这一点您是怎么认为听?”
记者又问亲临发布会为电影改编站台的刘辞新。
“电影和小说是很不一样的,两种艺术,它遵循的艺术规律完全不一样。”
刘辞新说道:“我觉得电影主要创作者应该是导演、编剧、制片人,他对原着肯定有很大的改动。原作者应该理解,给他们充分的自由。”
其实如果按《流浪地球》的原着来拍摄的话,是不能成为电影的。
一来原着更像是一个想法,没有多少具体的细节,很大一部分,都是冷冰冰的描述。
二来,原着有些地方太黑暗了。
按原着的风格来拍,那大概就是把整个地球,都拍成了哥谭市。
随后问到吴兢,为什么会参与到一部科幻电影的拍摄当中,而且还只是特别出演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