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是因为他囚首垢面,尤其是头发很长。
还有一次去香江,警察看见他干瘦黄脸的样子像个鸭片鬼,别的旅客不查,却专门查他,将他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。
迅哥儿为此受了不小的打击。
……
迟余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。
回到家,彤彤围着迟余,叽叽喳喳地问道:“哥哥,剧组好玩吗?”
“唔,一点不好玩。”迟余甚至觉得有点累。
“真的吗?”彤彤歪着头问。
“是真的。”
彤彤便信了。
晚饭后,看着迟余在写毛笔字,突然皱着眉头道:“不好看。”
这给迟余打击了一下。
他只能解释道:“彤彤啊,我这是在学别人的书法,因为哥哥要在电视里,演一个人物,所以要学习他的书法。”
“真的吗?”彤彤歪着头问。
“是真的。”
迟余再三保证着,但也没有解释说,迅哥儿的书法水平还是很高的。
但是小孩子嘛,彤彤只不过才五岁,自然是不懂书法的。
迅哥儿的书法风格特点,从颜真卿《争坐位帖》脱出,上融篆隶、章草意,下掺宋人笔、明清间翰札法,形成了朴质浑厚、外柔内刚、疏朗雅洁、洒脱灵便的艺术风格。
郭文豹评价说:“融冶篆隶于一炉,听任心腕之交应,质朴而不拘挛,洒脱而有法度,远遂宋唐,直攀魏晋,世人宝之,非因人而贵也。”
而在1920年左右的时间里,他的书法,取法魏晋楷行,兼掺章草、篆隶法,书风向朴质、简练、含蓄、疏朗转变。
这一期间的书作面目较多:
如有的存魏晋小楷笔意;有的颜行中兼掺二王法;
有的笔画圆浑、书体质朴、章法疏朗;
有的融入篆隶笔意、带章草体势;也有的是其前期书风的复出等等。
迅哥儿的存世书法作品还是不少的,有对联,有书札,有信件,所以临摹学习起来,倒也方便。
迟余主要临摹学习的,是颜行中兼掺二王法一类的书法。
而这一类,也是他书法给人的主要印象。
“彤彤,咱们先睡了,我给你讲故事,好不好?”这时,小倩很懂事地带走彤彤。
过了大概半个小时,刚刚十点,小倩又走进书房。
“彤彤睡着了?”迟余头也没抬地问道。
“嗯。”
小倩说着,便拿了一本书,到客厅里去看。
迟余一直临到十一点,这才收拾了东西,客厅里灯已经关了。
他站在门口想了想,便发了个信息,然后轻轻推门出去,来到对门。
门这时开了。
迪丽若白穿着一件小有性感的睡衣,伸出一条胳膊把迟余拉了进去。
迟余刚刚带上门,她就将腿盘在迟余的腰间。
“唔,你先等一下。”
迟余一手托着若白,一手捏开她的脸:“瞧你猴急的样子,我先去洗个澡。”
“快点哦。”
迟余进了洗手间。
再出来时,已经是凌晨五点半。
迟余回自己卧室换了身衣服,然后下楼,在小区里边慢走一圈,最后坐电梯来到楼顶,继续是打一套拳,然后跳舞。
太阳没有升起,天边只是有了暖色时,迟余走楼梯然后坐电梯回去。
洗了个冷水澡后,到书房诵读迅哥儿的几篇文章。
重点是《呐喊》里边,那几篇写在1921年之前的,如《狂人日记》《孔乙己》《阿Q正传》。
尤其是同《药》。
看过剧本后,迟余知道,《觉醒年代》里面,关于迅哥儿的出场,编剧是结合了迅哥儿小说里的世界,特意创造的一个场景。
砍人,围观,以及人血馒头。
“哥,我昨天看了你的《鲁迅全集》,有点高,我给放到这里了。”不一会儿,小倩也起床了,似乎是刚刚想到,指着书架的一排。
“嗯,好,我看到了。”
迟余点点头,然后又问:“早饭想吃什么?我给你俩去做。”
小倩却摇头:“哥,我去做吧。”
迟余便没有再坚持,不过还是说了一句:“给你苏白姐也做一份。”
“哥,你是在跟若白姐交往吗?”小倩突然问道。
迟余愣了愣,笑着点点头:“别跟彤彤说啊。万一给她说了出去,不知道要闹多大的风波。”
“嗯,我知道的。”
似乎是完成了刺探的工作,迟小倩高兴地去厨房做早饭。
早饭之后,迟余再次去到《觉醒年代》剧组。
这一天仍旧是做造型,重点还是发型的设计。
这一做,就又是一天过去,而且还没有做出一版满意的,能够让张永辛导演过目的。
上头套很麻烦,光是上了头套,再单独剪发,都得三四个小时。
一星期过去了,总算是定好了造型。
但是刚刚写好造型,迟余就得暂时离开剧组三天。
又要录制《向往的生活》。
好在,他的戏份不多,而且开始要拍的,主要是仲甫先生、守常先生等人。
再加上这部剧,导演、编剧和制作人,肯定是要往精品上去做的,所以拍摄的过程,不会快,只能慢。
“多研究剧本人物,等你回来,差不多就能拍到迅哥儿了。”
张永辛导演叮嘱道。
迟余记下了,然后便暂时离开《觉醒年代》,回到了《向往的生活》,颇有些归田园居的感觉。
小倩和彤彤还在京城家里。
托老赵的关系,现在迟小倩已经在京大旁听一些课了,算是半个学生。
至于彤彤。
因为迪丽若白下一部剧还在准备中,她属于研究剧本的半休息状态,所以彤彤就托付给她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